2025年4月13日,吉隆坡慈济静思堂迎来了一场跨越族群与信仰的温馨聚会--2025开斋节发放。
来自二十五户照顾户与十五户难民家庭,共计一百七十四位受惠者,在叁十七位慈济志工的陪伴下共度佳节。活动现场不仅有精心準备的结缘品与热腾腾的素食飨宴,更有健康谘询、文具及、生活用品发放,以及充满温情的手语表演与人文影片。
活动以“接受爱•感受爱•传递爱”为主题,透过音乐、爱的见证、手语与健康倡导等多元节目,将慈济的人文关怀化作实际行动,温暖了每一位来宾的心。


◎爱的序曲 由音乐开场
上午十点整,国议厅内响起了熟悉的开斋节旋律。来自国际学校与慈济志工家庭的青少年乐队登台演出〈Selamat Hari Raya〉和〈Suasana Hari Raya〉,展现年轻世代的祝福与活力。
这场开场演出也成为慈济青少年乐队筹组的起点,让一群年轻人有机会在慈济的平台上小试牛刀,透过音乐为节日献上祝福,也培养了合作、练习与对社会关怀的精神。这不只是一场表演,更是一场启发爱与责任感的养成教育。

年轻萨克斯风手蓝嘉恒更以自学之姿惊艳现场,他分享道:“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慈济活动,大家都很友善,这里不只是华人团体,而是一个能让人安心靠近的大家庭。”
由志工许燕萍(慈民)所介绍慈济的四大志业、八大法印也让会众理解慈济长年于教育、医疗、慈善与人文各面向的深耕。她以沙巴水灾援助为例,分享志工叁日造册、两週后展开发放,并讲述竹筒岁月的由来,鼓励会众日行一善,点滴成河。


◎素食的力量 来自爱与智慧
慈济人医会(TIMA)扎查理医生(Dr. Zazali)分享素食带来身心灵的益处。他从医学观及宗教观分享素食的种种好处,不只对自身、环境好、避开化学毒素、减少飢荒、减少浪费水、不杀生。
扎查理医生巧妙地引述伊斯兰教提及:“食物应该不只有清真证明,还要是好的食物(halal lagi baik);人类应该采取适量,不要浪费、不要吃太饱……”他盛赞素食的创意与美味。餐桌上,大家品尝菇类食物后,不禁啧啧称奇。
慈济透过推广健康素食与环保理念,让更多非素者体验素食的滋味与营养价值,也成功打开许多家庭对健康饮食的新认识。

◎一位母亲的坚韧与重生
活动最触动人心的时刻是来自缅甸的穆斯林母亲英娜‧汗(Inna Khan)的现身说法。她的故事像是一幅从废墟中重新拼凑起来的生命画布,缝着伤口,却仍发光。
丈夫遭枪杀,她挺着大肚与孩子一同逃难到马来西亚,展开漫长的异乡求生路。孩子出生后患有罕见的肥胖症,无法自然吸奶、坐立或言语,需依靠鼻胃管喂食。英娜不曾气馁,每天备奶、一滴一滴灌入食管。
她每次在见到慈济志工时,都止不住流泪,但在志工与人医会成员长期提供的心理辅导的陪伴下,她开始笑了,学会小钱投竹筒祈福,逐渐从创伤中复原,也理解了自己值得被爱、值得拥有希望。她说:“我的孩子进步很慢,但我每一天都为他祈祷,每一点点变化都是奇迹。”

◎ 一起比划 我们是一家人
当〈一家人〉国语版的音乐响起,国际学校、难民学校与慈济志工家庭的孩子们联合演出手语。随着旋律响起,全场自发地同步比划手语,气氛中充满了柔软的光,一双双手有如花朵绽放、又如蒲公英乘风起舞。这份共鸣超越语言,是一种深层的温暖与被拥抱的感觉,许多人眼角泛泪,嘴角带笑。
每一个手势像是一句“我懂你”,意涵“我们一起走,哪怕背景不同、语言不同。”

◎跨族群的见证 共鸣于爱的行动
来自梳邦再也iRehab物理治疗与康复中心的扎利拉女士(Puan Zalilah Bt Salleh Ghany)表示,非常感恩慈济团队的邀请,让她有机会参与此次为穆斯林社群举办的开斋节庆典。她坦言,过去对慈济并不熟悉,是透过慈善个桉与志工的互动才真正认识这个团体。透过节目中的影片,她进一步了解到慈济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慈善组织,长年对贫困家庭的关怀与援助不曾间断,并深耕教育、医疗与灾难援助等。她为志工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感骄傲,也期许未来能够与慈济携手合作,援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此外,受邀出席的台湾警政署驻马来西亚联络官李翔婷、巴生南区警局主任谢鸿方,以及 马来西亚社会保险机构(PERKESO)的穆哈末哈米(Muhd Helmi Bin Yunos)也分享了他们对慈济活动的观察与感动。

李翔婷表示,这是她第一次参与以素食招待办的马来节庆活动,对慈济的行动力与包容性深受启发,她期许未来能慢慢增加吃素的天数,为这个世界的环保尽一份心力。
谢鸿方则指出,透过慈济在水灾援助中的表现,看见了慈济超越宗教与种族的精神。他也建议未来应努力吸引更多友族参与,并争取更多政府单位的协助,例如警方、军方及其他执法机构。若能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,一旦灾难发生,就能更快速地深入灾区,提供即时援助。


穆哈末哈米则赞赏慈济对社会的多面贡献,特别是在教育与灾后重建方面,并表示今天是他第一次吃素,体验非常良好,未来也希望能向更多人传递慈济的慈善理念。他们的回馈不仅印证了慈济活动的影响力,也展现了慈济跨越族群与宗教所凝聚的人文力量。

◎心连心 爱满开斋节
在开斋节发放活动中,来自不同背景的志工齐聚一堂,共同投入这场跨族群、跨宗教的关怀行动。首次参与慈济的营养顾问陈佩冰更发挥专业所长,主动与照顾户交流,分享健康饮食知识,提醒他们注意糖分摄取与血糖管理的重要性,并介绍“马来西亚健康餐盘”(Suku-suku Separuh)等实用观念。“这里是一个充满爱与感恩的地方。”她感动地表示,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参与慈济的活动。
见习志工张嘉倩则负责惜福区的物资发放工作,细心观察到孩子们对文具的强烈需求。孩子们一进来最先挑的不是玩具,而是彩色笔、铅笔盒这些学习用品,可见教育资源对他们来说是多麽珍贵。无论是专业服务、身体力行,还是贴心陪伴,这些志工的身影,正是开斋节发放中最动人的风景。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慈济“以爱跨越族群”的精神,也让照顾户在佳节中感受到最真诚的温暖。


◎温情开斋 素食飘香
生活在莎阿南的印裔穆斯林诺艾莎(Nur Aisyah),因家庭经济困顿,多年来未曾庆祝过开斋节。丈夫因健康状况不佳无法工作,孩子又先后染病,加上失去家人的支持,让她一度陷入人生低谷。此次受慈济志工邀请,她带着一家七口前来参与开斋节发放活动。“这是我们好久以来第一次全家一起过节,能吃上一顿温暖的素食,让我感受到来自慈济的爱与关怀。”她感恩地表示,节目中呈现的影片也触动了她的心,让她意识到社会中仍有许多弱势家庭等待援助。她也发愿每日投零钱入竹筒,希望未来有机会成为慈济志工,回馈这份爱。
年仅二十二岁的祖妮达(Junita Binti Basry)则是从小便认识慈济,对中文也十分熟悉,她在活动中能自在地与志工交流。这次参与开斋节庆典,让她对素食有了全新的认知。“我以前以为素食只是现代潮流,今天听扎查理医生的分享才知道,少吃肉其实是圣人的智慧。”
她在午餐时品尝猴头菇冷当,误以为是鸡肉,惊讶于其美味与相似的口感,“真的很好吃!”她笑着说,并计划将来在家也尝试以慈济推荐的健康食材烹调菜餚。虽然家中只有母亲与妹妹,但在静思堂,她感受到就像有一个大家庭陪伴她们一起过节,这份久违的温暖,令她难以忘怀。


●
这场2025年开斋节发放,不仅是一场节日物资的给予,更是一场跨越语言、文化与信仰的心灵交流。在静思堂的温暖氛围中,照顾户安心享用素食,孩子们领取心爱的文具,大人们聆听健康讲座,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悄然消融。慈济志工用行动诠释尊重多元、包容差异的慈悲精神,将爱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。
从素食的推广到健康的提倡,从弱势家庭的关怀到跨族群的凝聚,这一日的活动不只是服务,更是一场教育、一种启发,让每位参与者深刻体会到慈济以爱铺路的初衷。
在频繁的灾难与动盪中,慈济秉持初心,持续伸出援手,温柔守护每一份希望。这份温情将不会随着节日而终止,而是继续在人群中延续,成为社会中一股安定而坚定的力量。让我们一同:接受爱、感受爱、传递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