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4月13日,麻坡静思堂迎来了长者快乐学堂每月一次的温馨聚会。五十九位长者再次踏入这个充满欢笑与期待的课堂,每一次相聚,都是一场心灵与创意的盛宴。
本期课程格外“童心满满”,特别邀请峇株巴辖陶然园负责人——郑宇量老师,带领长者们一同“玩泥巴”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动手捏陶土、制作陶艺,透过创作,唤醒童年的纯真记忆与简单快乐。
一双双长者的手,细腻地捏塑着作品的形貌;一个个用心完成的陶器,不论是小杯、小碗,或是自由发挥的创意造型,都散发着独特的温度与情感——每一件,都是独一无二的心意展现。
◎ 学习不晚 艺术初探
课务志工黄瞻瞻(虑瞻)表示,许多长者平日习惯于做糕点、操持家务,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日常技能,但“用陶土来制作陶器,对多数长者来说是从未尝试过的全新体验”。
“我们希望带领长者学习他们年轻时没有机会接触的东西,让生命在晚年也能不断拓展与充实。”她表示,快乐学堂的宗旨之一,就是希望每一堂课都能让长者接触新的资讯、新的技艺,鼓励他们不断尝试与学习,从中获得成就感,也与他人产生更多连结。
她补充道,在陶艺课中可以感受到长者们的欢喜与投入,尤其是同龄人一起学习,气氛轻松自然,大家更愿意互相观摩与切磋,一起深入了解陶艺的魅力。
“这些陶器的制作,其实就是老祖宗的智慧。以前只要有泥土,就能捏出碗、碟、盘、杯等生活器具。透过这样的学习,也让我们感恩祖先的创造与发明,让生活变得如此便利。”
她感叹,随着时代变迁,现代多数人改用玻璃、不锈钢等材质的餐具,陶器逐渐被忽略甚至没落。然而她认为,陶艺不只是器皿,更是一门融合实用与艺术的文化瑰宝。
“这些看似简单的碗碟、杯盘,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美学,我们希望让长者重新认识并欣赏这门古老技艺。”

◎ 岁月不老 学习不止
今年七十七岁的蔡字妹(慈向)即使行动不便、需要坐轮椅,也不曾错过学习的机会。从去年起,她每一堂课都由外佣陪同出席,展现出对学习的热忱与坚持。
“很好玩,好像回到年轻的时候。”她开心地分享。
“今天能亲手捏陶,心情真的很愉快。”
蔡字妹回忆,以前曾参观过陶瓷工厂,但那时只是用眼睛看,没有真正动手操作。她一边仔细地搓捏陶土,一边思考要创作一个特别的作品。“我希望做一些比较不一样的,能让自己欣赏。”她说,成品完成后,会放在自己的书桌上,每天都能看见、感受到这分喜悦。
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老了也还有东西可以学习,真的很幸福。”

她感恩能参与长者快乐学堂,让她在晚年依然可以尽情学习,充实生命。她也鼓励其他长者要珍惜、快乐地去学习,享受每一堂课!
◎ 携手捏陶 相伴到老
最令人感动的,是一对加起来超过一百五十岁的恩爱夫妻——蔡发锦与颜素叶。他们全程笑眯眯参与其中,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幸福与活力。
蔡发锦乐在其中地说:“整个过程很好玩,可以打发时间;今天的作品,我自己也觉得还可以啦!”
颜素叶则分享:“这是第一次学,没有经验,但要有耐心、慢慢捏、慢慢创造。完成后心情非常好!来长者学堂真的很快乐,可以认识朋友、认识志工,有得学、有得玩,很欢喜。”
她看着一旁的先生,满脸感激地说:“现在我的脚不方便,他会照顾我、扶着我,老了有伴在身边,还能一起学习,真的太幸福、太美好了!”

此外,课堂里还有许多年长但心境年轻的长者也令人印象深刻——
九十六岁的刘金珠,身体硬朗、声音宏亮,她爽朗地说:“很欢喜、很开心!”
八十九岁的陈玉惠则全神贯注于每一个创作细节,她分享:“用手去捏陶土,感觉很舒服,有不同的感受。”
不少长者首次接触陶艺,满怀好奇、全情投入。有的笑说:“这跟做糕点有点像耶,不会太难!”语气轻松幽默,让现场充满欢笑。
艺术与生活,就在这样的互动中自然融合。
◎ 亲子同心 温情满堂
活动现场气氛温馨感人,除了志工与长者间亲密的互动,还有不少子女陪同父母参与课程。有的协助操作,有的共同创作,让整个活动也成为一场温馨的亲子日。
这天,一对新加入学堂的夫妻——杨再丰与刘小媚,在两位女儿的陪伴下首次出席课程,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喜悦。刘小媚笑着说:“真的很开心、很开心,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!”她在自己的陶艺作品上写下“平安”二字,频频表示学堂气氛温暖有趣,让人获益良多。
一旁的杨再丰也难掩喜悦:“今天太高兴了,有两个女儿陪我来!一个从吉隆坡赶回来,另一个平时在武吉甘蜜当老师,非常忙碌,今天能聚在一起,真的太幸福了!”
从年轻时拉拔孩子成长,到如今孩子成家立业,仍愿陪伴父母学习,这分亲情让人动容。

女儿杨焙珺从吉隆坡特地返乡,她和姐妹都参与慈济,经常与父母分享活动的点滴。“得知麻坡开办长者学堂,我们立刻帮爸妈报名!”她说,当听到父母亲口说出感受时,有种忍不住想落泪的感觉。
“今天父母第一次来参与,担心姐姐一人照顾不了两位老人家,所以我特地回来。这也是难得的家庭日,一起陪伴父母学习。”
她表示,麻坡已有静思堂是难得因缘,会尽量每月安排陪伴父母参与。”今天的活动不仅让父母学习,也让亲子关系更紧密。我看到爸爸做陶时手有点抖,就赶紧上前帮忙,这样的互动是一种亲子交流。”
她补充:“日常中,好学的妈妈会上网查食谱、做笔记,已抄满七本笔记本;爸爸则总是默默陪伴。现在有子女陪同参与活动,真的更圆满。”
姐姐杨焙云也说:“原本担心活动流程会让长者吃不消,没想到安排得紧凑又顺畅,气氛温馨舒服。”
“当父母年老,还有机会学习,是非常棒的事。”
她惊喜地发现,今天的父母显得格外有精神,仿佛一夕之间回到了年轻当学生的时光。平常在家,他们大多只是看看电视、滑滑手机,没什么特别的活动。今天不但积极投入体健课、游戏和陶艺创作,整个人都亮了起来。她满怀感动地说:“今天真的太值得了!如果这两个小时只是待在家里,真的太可惜了。”
杨焙云感性地说:“我们姐妹今天只是付出一点点时间与行动,却让父母收获满满的喜悦与成就感,真的很值得。万分感激,太棒了!”
●
“感恩、幸福、平安、美满、顺遂、吉祥如意……”
长者们在自己的作品上,写下心中最真挚的祝福。今天的他们,心情就像陶土一般,温润而柔软。
这一代的长者,一生奉献社会、孝养父母、抚育儿孙,辛劳了大半辈子。如今步入晚年,更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与喜悦。陶艺课程,不仅是技艺的学习与创作,更是一种心灵的疗愈与自我价值的重建。
在创作中,他们不只是塑造了陶器,更重新捧起那分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——童心未泯,乐在其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