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xif-facebook-square
  • qxio-social-youtube
  • qxio-ios-telephone
  • qxio-search

退而不休 找回自我和被需要感

在职场奔波一辈子,退休之后,卸下人生的责任与压力,不再为五斗米折腰时,心里盘算着终于可以开心享受新生活。然而,如何能退而不休,找回“自我”和“被需要”的价值呢?
卢锦龙与邓佩瑜在慈济找到被需要的价值。【摄影:杨秀丽】

有些志工前来做环保,会贴心在家准备一些茶点给大家享用,为了卫生考量用保鲜膜包着食物。某天休息时间,志工卢锦龙(惟礼)拿起夹子便往食物里夹,心想“奇怪!怎么一直夹不起来。”一旁的环保站站长吴志扬(本志)这才发现,原来卢锦龙的眼睛有问题!

患有青光眼的卢锦龙,从不主动提起自己的眼疾问题,与大伙一样投入做分类,搬运资源,跟着环保车外出载回收物,在环保站内主要负责沉重的玻璃瓶分类等,从不因为眼疾而选择比较轻松的事做,因而与他一起做环保多年的吴志扬从未发觉。

尽管眼力不佳,但是卢锦龙仍然协助承担沉重的玻璃瓶分类,减轻大家的负担。【摄影:刘嫒莲】

太太同时也是慈济志工的邓佩瑜(虑敬)担心先生的安全,曾私下提醒一些志工多留意。志工陈美楠(慈宓)说:“他被玻璃割过好几次,我每次都私底下跟佩瑜联络,转达今日他家师兄受伤的消息,请她回家多注意。即便如此,他还是一直承担玻璃瓶分类,就是默默地做,并把回收物一袋袋堆放得很整齐呢!”

卢锦龙说:“某种角度和光线微弱时视线看不清楚,两眼也因为无法聚焦取得平衡。十几年了,视力愈来愈模糊,我更要把握时间来付出!”

◎ 无所求 为大地付出

卢锦龙的工作主要负责维护工厂的电力维修,患有严重青光眼,视力也日渐模糊,每天还得接触高压电。邓佩瑜担忧他工作上的安全,不断地劝他退休。 2019年初,五十七岁的卢锦龙提早从职场退下来。他不选择在家休养,让眼睛多休息,反而开始他退休后的环保生活。

武吉晋巷环保站一星期开放三天做分类,他却常常往环保站去,只因他挂心民众放置在环保站外的回收物,担心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观感。尤其2020年3月18日政府实施行管令后,每天无所事事,卢锦龙更觉得老无所用,心里懊恼苦闷无从发泄。心系环保站的他,觉得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,便征求应允到环保站打理一些琐碎的事,如积水、杂草等环境问题,以及清理堆积在环保站门口的环保物。

卢锦龙将装回收物的面粉袋一个个手洗晾干,折叠整齐并晒干。【照片:邓佩瑜提供】

纪丽芳(慈映)见证说:“4月开始他们夫妻俩和志扬师兄等志工,几乎天天来环保站查看和整理环保物,锦龙师兄还会将费眼力的电线拆解拿回家做,将装回收物的面粉袋拿回家一个个手洗晾干,折叠整齐,方便日后志工使用,真的把环保站当作自己的家照顾。”

卢锦龙回忆说,当时来到现场一看,民众放置的环保物堆积如山,环保站内外都是资源,担心环境孳生病媒蚊,面粉袋又常被老鼠光顾,影响到社区住户安全,于是邀约太太天天前来整理资源。邓佩瑜看见先生愈投入愈欢喜,间接感染到他的心情。

“看到先生退休后积极投入环保的精神,我也想跟着其脚步来环保站付出。”邓佩瑜说。 2019年11月后,她选择提早从教职退休,接着走入环保站,正式开启夫妻俩的环保退休人生。

邓佩瑜侃侃而谈,以前夫妻俩还在上班时,先生为了做环保,每个星期四下班路过柏淡芙露(Bertam Ulu)环保站会去做两、三小时的夜间环保分类才回家,并且为了做环保特地向公司申请将星期六上班时间调整为下午,早上做完环保才去上班。当时邓佩瑜只是偶尔星期六跟随先生来环保站做环保,她坦言,退休生活,做环保不曾是计划之一。

自从2008年邓佩瑜参与慈济教师联谊会活动认识慈济后,夫妻俩开始参与慈善访视、环保分类等慈济活动。【摄影:侯文达】

但自从2008年参与慈济教师联谊会活动而进一步认识慈济,住在同一社区的志工陈美楠邀约和带动之下,夫妻俩开始参与慈善访视和投入社区环保分类活动。她分享说:“一路来听证严上人对于环保的倡导和呼吁,以及投入做环保至今,环保很自然地融入生活中,退休后也很自然就来环保站付出。”

◎ 做环保 扫除忧郁情绪

邓佩瑜更深入校园播种,成立“环保学会”,带动学生们动手做分类,同时传递环保理念,并带领学生参访慈济环保站学习和体验。退休后,学校仍持续进行校园环保,她坚信地说:“2011年,我和同样在校服务的志工莫美玲主动找校长谈,想要在学校带动环保。环保必须从小教育,唯有培养孩子的环保观,才能达到清净在源头的目标。”

邓佩瑜(右)曾深入校园播种,成立“环保学会”,带动学生们动手做分类。图为邓佩瑜配合学校与慈济的合作,在校园带动环保。【摄影:黄玉花】

除了授课,还须负责行政,繁重的工作量已让邓佩瑜的时间十分紧凑。 2017年被派去带领四年级精英班,工作再度加重,邓佩瑜频生离职之念,又因思念远在台湾深造的女儿,更年期荷尔蒙失调等,种种不为人知的烦恼,层层堆叠煎熬,当身心达到无法承受的临界点,最终患上忧郁症。

即便学校调整她的工作内容,让她单纯专注教书,然而邓佩瑜的心却永远处在不安的状态,凡事担心、害怕。期间曾参与慈善访视会议,一股莫名的压迫窒息感,让她半途逃离。她坦言,当时除了社区每个月一次的环保分类活动之外,她停止参与全部的慈济活动。

大家在环保站有说有笑,贴心的关怀和鼓励,让邓佩瑜(中)走出忧郁。【摄影:刘嫒莲】

志工们获知她的情况,透过多方面陪伴来纾解她的情绪,例如志工蔡美真初期经常约她聊天,给予鼓励,纪丽芳后期则邀约她晨运,并陪同就医看诊,如同家人的温馨之情,让幼年丧母的她感动又感激。情绪找到另一个出口,同时也接受专业心理咨商,邓佩瑜感恩地说:“美真是我的贵人,家人是我的后盾,同事和志工的关爱,才有今日的我。”

2019年邓佩瑜重拾最熟悉的慈善访视,重新承担小组长。她表示,忧郁人的内心比较敏感,很害怕和担心他人眼光。离开后,再度回来慈济,需要时间建立信心。她说:“幸好,这一路来我始终没有放弃做环保。我很喜欢做环保,让我减压,专注做分类,当下暂时忘却其他压力。当看见杂乱的环保物和环境被整理得干净整齐,如同将内心无形的脏乱也一并丢弃。”
 
大伙在环保站有说有笑,邓佩瑜愈来愈开朗,也看见自己有所发挥和被需要感。她深信,如果先生没有来做环保,依照先生做事自我要求甚高的个性,退休后无所事事加上大男人为家计的担忧,肯定会陷入自己的压力中,内心的恐惧无处排解,以及自己的忧郁症情况,夫妻间的争吵一定会与日俱增。

卢锦龙认同表示,如果每天待在家,会觉得自己很没有用,可以来环保站做分类至少觉得自己还有发挥的良能。疫情下,戴口罩为防护措施,但是对于他却是一大挑战,经常专心做环保不自觉将口罩往下拉,因为口罩会影响他的视线。陈美楠看见他努力背后的精神分享说:“他没讲我们都不知道,每次看见他撞上一旁的推车或物品,直到近期才了解实情。”

卢锦龙笑笑地回应:“当我还能看得见,我会尽力付出,做到不留遗憾。”

◎ 环保站 人生第二个家

卢锦龙经常与邓佩瑜分享他的想法,讨论如何让环保站发挥更大功能。【摄影:刘嫒莲】

看见环保站一直在改善,愈来愈多人投入一起做环保,感受到团队相辅相成的力量,卢锦龙也愈做愈起劲。这一切邓佩瑜看在眼里开心地说:“先生把环保站当作家,每天一直在想环保站要如何改进,如何做,以及如何维护好环境整齐和干净等,看见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,目标就是让左邻右舍见证环保站是大家的好邻居,进而能接引住户齐来投入,发挥环保教育站的功能。”

邓佩瑜做得欢喜,也谨记上人的开示,​​除了要做,心也要正思惟、要定,动中要有禅,期待自己能做到“经得起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,并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”。做有形的环保,也在学习做心灵无形的环保。以前,她的心情会影响到她看待事物的心态,现在做环保喜悦的心情,让她的人生逐渐从灰色变成彩色,并学习敞开心胸与孩子沟通。

现在邓佩瑜每天与在海外求学的孩子通电话,她说:“母女两人个性都是将心事往心里藏,现在沟通多了,彼此相互抒发心情,自然减少我对孩子的担忧,孩子也能放心我的情况。”

看见太太逐渐走出忧郁,志工如一家人的关爱,夫妻俩在环保站找到人生的快乐,找回做事的力量,找到身心寄托之处,鼓舞着他们投入的热情,不曾觉得疲累。卢锦龙深刻地感受,退休后,好动的他若成天无所事事,日子会很难熬。即使日日投入做环保,不仅不累反而让他更有精神,心理会影响身体。邓佩瑜坦言,愈投入做环保,生活愈简单,心灵愈清静。

回家后,卢锦龙的脑袋仍一直想着如何让环保站发挥更大功能,并经常与邓佩瑜分享他的想法。筹办二手惜福区,分类动线重新规划,改建一些区域,以及站内外大扫除等,这些都是他提出,经过志工团队讨论决议而著手进行改善和执行的部份。

邓佩瑜说:“退休生活没有空度,在环保站大家边做边聊天,很开心!环保,已经是夫妻生活的一部分了!”

卢锦龙期待守好前线接引民众的第一道大门,打造一个清新亮丽的环保站,成为社区最好的邻居,让人人乐意齐来投入。近期,邓佩瑜则开始在环保站教导慈济长期照顾户(弱势家庭)孩子课业,发挥自我专长也开展环保站另一敦亲睦邻的功能。

邓佩瑜发挥老师专长,在环保站教导慈济长期照顾户(弱势家庭)孩子课业。【摄影:陈美楠】
Pin 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