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xif-facebook-square
  • qxio-social-youtube
  • qxio-ios-telephone
  • qxio-search

承诺化为行动 爱永不凋谢

陆婉楹(中)偕同女儿郑柏柠(左)及儿子郑柏轩(右)在演出后,上台分享快乐学习的心得,也对逝世的挚亲表达不舍和思念。【摄影:陆翰廷】

舞台上,陆婉楹和儿子郑柏轩在演对手戏,女儿郑柏柠则在幕后观看;剧情结束后,三人一同站在台前,分享快乐学习的点滴,也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对挚爱亲人的思念与不舍。

 

陆婉楹和儿子是在《浩瀚父母恩》之<子过>曲目中演出,剧中角色与现实生活迥然不同,对他们来说,是很新鲜的体验。

郑柏柠则首次承担小司仪,虽有另一位小司仪搭档,也有志工司仪陪伴引导,但对她来说,还是难免感到紧张。

2025年9月28日,亲子班及慈少班举办圆缘,演绎舞台剧《浩瀚父母恩》,成了陆婉楹一家三口最难忘的时刻。

郑柏轩在美善环境里长大,生性善良的他自认演不出坏孩子的忤逆和不孝。【摄影:陆翰廷】
承担小司仪之一的郑柏柠(左)用饱含感情的声音与表情,带出剧情之余也带出孝道的真谛。【摄影:林振胜】

◎演不出坏孩子的叛逆

“这么坏的孩子,我真的演不出。太坏了,怎么有这么狠心的人?”戴着眼镜、脸上犹带着稚气的郑柏轩,显得忿忿不平。

原来,他在<子过>曲目中,一人分饰两角:一个是演不听父母劝告,被诈骗份子引诱而远离父母;另一角色则是,把奉养父母的钱与金项链夺回交给妻子,并和妻子扬长而去,不顾父母声声呼唤……

在剧情中饰演“爸爸”的,正是自己的妈妈反串演出;两人有多场对手戏,对他而言,是难上加难的考验。

十四岁,就读中二的他,要演大人已属不易,还要演坏孩子,更感挑战。他回想自己从小乖巧懂事,心地善良,从未对父母发脾气,实在难以体会剧中那种忤逆与冷漠。

因而在彩排时,要对妈妈凶巴巴,他总是演不来;师姑师伯纷纷给意见和指导,让他透过冷漠的眼神、不屑的表情与粗暴动作,来呈现忤逆和不孝。

陆婉楹(左)反串演出丈夫角色。借此体会“为人父”的心情。【摄影:邓亦绚】
郑柏轩(右)拖着行李箱,不顾身后父母声声呼唤,扬长而去。【摄影:林振胜】

一次次的彩排、一次次的内心交战。最终,他想通了:“如果我把不孝子演成功了,让台下的观众看到坏孩子对父母造成的伤害,相信他们会有所警惕,那也是好事呀!”

一念心转,他认真地练习如何让动作粗暴、神情凶狠;练习几次后,自然流露出来的凶巴巴,令他也吓一跳,体会到原来要成为坏人也很容易。他不由联想到剧情中不顾父母劝导,执意要随诈骗份子离去的孩子,最后被迫做坏事,危害社会……

现实社会处处充满陷阱,一不小心就会行差踏错。他庆幸自己在大爱环境里长大,善的种子深植心里,知道分辨好坏是非,不会任意妄为。而且,事事先问过妈妈,听妈妈的意见准没错。

“行善行孝不能等”是在演绎后,让他感触良多的一句话。原来,他的爸爸在去年遽然逝世。想起爸爸,他的眼眶湿润了,遗憾还有很多事情,没有和爸爸一起进行、一起合作……

爸爸不在了,他决定要更孝顺妈妈,不给妈妈压力,要帮忙做家务,也要做个让妈妈安心、放心的孩子。

儿子被诈骗份子骗走,母亲伤心欲绝晕倒在地,饰演父亲的陆婉楹(花衣者)深感子女不孝,会把父母推向绝望的边缘。【摄影:林振胜】
郑柏轩(左二)演只听妻子话的不孝子,与饰演父亲的妈妈陆婉楹有多场对手戏。【摄影:颜彦绅】

◎未遗忘对爸爸的承诺

十七岁的郑柏柠是郑柏轩的姐姐。虽然没有参与演出,但身为小司仪的她,随着一幕幕的剧情上演、落幕,心情也随之起伏,时而感动,时而感触。

“一幕幕演的是不同父母与子女的人生,我在幕后观看时感觉很震撼。父母的恩情是为人子女难以报答的。”

当<终曲>唱起,句句歌词触动她的心弦,尤其,荧幕上打出:“当我失意,父亲的眼神给我力量;当我害怕,母亲的怀抱给我温暖。”她更忍不住眼眶含泪,对爸爸的思念油然而生。

她很感恩父母让她自小就接触美善教育。从慈济幼儿园到亲子班、慈少班,爸爸的身影一直都在陪伴着她,那是她成长岁月中最美好的时光。

她与爸爸的感情很好。在亲子班,爸爸的一个眼神,她就知道爸爸的意思,而她望向爸爸的眼神,对方也马上心领神会。然而,爸爸去年骤然离世,她再也看不见对方的眼神,心中除了伤感,还有深深的不舍。

“在最哀伤时,台湾静思精舍的师父,透过云端连线,给我们安慰,说爸爸已经在这世间完成了他的使命,他要往另一个世界去履行新的使命。我回想和爸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,觉得很美好,没有什么好遗憾的。”

她回忆爸爸在生前,已经兑现了对她的承诺,带她去看萤火虫;而她希望爸爸成为慈济志工,并受证成为上人的弟子,爸爸也做到了。


她本身也曾向父母许下诺言,原来她在读小学时,因贪玩导致成绩不佳,让父母操心;上中学后,她答应要努力读书,最终考获A等。


当时,她还向爸爸承诺,以后上大学会更加用功读书。同时,爸爸曾带她去探访贫困家庭,她目睹爸爸如何用真心关怀苦难者,心里很感动,也承诺大学毕业后要当志工,要做好事也要做好人。


如今,爸爸不在了,但她对爸爸的承诺并没消失,她努力学习,在学校积极做环保,也和同学们去老人院送爱。她将承诺化为行动,期待延续爸爸的爱心,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
此次,她是在师姑的推荐下承担小司仪。对她而言,这是很重要的岗位,因司仪需要用饱含感情的声音与表情,引导观众进入剧情,让更多人从中体会孝道。因此,司仪也是将佛法传递出去的桥梁。

为了胜任小司仪,她提早两星期前就阅读剧情、与家长交谈并准备讲稿。在司仪师姑带领下,她和另一位小司仪反复练习,培养默契,让对话流畅自然。

节目尾声,郑柏柠姐弟陪伴妈妈陆婉楹上台分享心得。面对将近千名观众,妈妈一度紧张而忘词,她望向女儿,对方马上帮忙圆场,并以提问方式引导,缓解了妈妈的紧张,终能顺畅的说下去。

分享结束,郑柏柠看见妈妈松了口气,心里也感到欣慰。对她而言,妈妈身兼父职,挑起养家与照顾子女的重担,既辛苦,压力又大,她觉得妈妈很伟大。因此,帮妈妈分担家务事,陪伴妈妈到老,也要在妈妈需要时伸出援手,这是她尽孝的心愿。

郑柏柠(左)分享与爸爸生前相处的美好时光。她也感恩因在大爱幼儿园、亲子班、慈少班学习,懂得转念和放下。【摄影:林振胜】
荧幕上,年幼的郑柏柠在爸爸郑成惠陪伴下,在慈济亲子班上课,那是她难忘的回忆,对爸爸的承诺也未遗忘。【摄影:林振胜】

◎体会为人父亲的心情

“因为人手不足,所以,我要反串演两个角色,一个是丈夫,一个是父亲。对我来说,是完全陌生的体验,但我愿意尝试去体会做父亲的心情……”

陆婉楹坦言,因同修郑成惠(本昱)不幸在去年往生。这次她勇于接受挑战,扮演为人父的角色,是希望藉由演出,感受为人父的心情,期待在现实生活中,要让两个子女依然感受到拥有父母齐全的爱。

演出过程中,她体悟到为人子女若不孝,不仅伤透父母心,更是把他们推向绝望边缘。她庆幸远在家乡彭亨州的父母还健在,自己虽然因工作,有空才能回去探望,但每星期一定打电话和父母聊天。

回想起来,当孩子就读慈济的大爱幼儿园,她因接触静思语,深感一句句好话充满智慧,便常在家庭群组里分享。她特别爱传“行善行孝不能等”这句静思语,鼓励哥哥与妹妹常回家看父母。她很欣慰地看到,哥哥与妹妹近年会常带父母出去游玩,让父母开心……
行孝不分年龄、时间。她也提醒女儿打电话与外婆聊天。女儿乖巧听话,每星期都会联络外婆,尽一份孝道。

演出过后,她偕同孩子站在台上分享心得,谈及让孩子在慈济里学习的原因:“上人说从小在孩子心里撒下善与爱的种子,就不会长杂草。所以,让孩子从小在美善环境里熏陶,是正确的选择。”

她回想当年,将孩子送入大爱幼儿园,的确充满考验和挑战,因为她和先生要上班,无法准时去接孩子放学。所幸有善心的家长伸出援手,愿意去载孩子时也把她的孩子一起载回家,等她放工后去家长家里接孩子。

虽然每次要匆匆赶去接孩子,但她还是坚持让儿女在大爱幼儿园就读。因为,慈济爱的教育、品格教育不但让孩子懂得口说好话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,连她本身也受影响,常说好话之余也会给孩子正面的支持与鼓励。

后来,孩子上小学,她就鼓励先生陪伴女儿去上亲子班。因而让先生有机会走进慈济,也带动她一起做志工。看着先生在慈济里发挥助人的力量,找到人生价值,她就思量,等孩子再大一点,她也要积极投入做慈济。

“无常和明天哪一个先到,谁也不知道。去年一月,成惠突然在家里晕倒,紧急送院,医生打了几支强心针也抢救不了……”

在失去挚爱的悲恸中,她感恩有慈济法亲的陪伴、关怀,静思精舍师父的慰问,带给她和孩子满满的温暖和正能量。这些年,她陪伴孩子在亲子班、慈少班上课,一句句静思语润泽心田,因此,遇到无常,也能转念,把悲伤化为祝福。

先生的往生,她突然明白上人常说的“把握当下”的含义,她发愿要即刻把握时间,和志工们一起入人群做好事。

“工作赚钱养家、照顾子女、安排时间做志工,虽然每天都很忙碌,生活却变得很充实。”陆婉楹笑着说道,现在她对子女也没什么要求,只盼他们读好书,将来能成为回馈社会、利益人群的好人,这就是她最大的心愿。

郑柏柠(左)分享与爸爸生前相处的美好时光。她也感恩因在大爱幼儿园、亲子班、慈少班学习,懂得转念和放下。【摄影:林振胜】
荧幕上,年幼的郑柏柠在爸爸郑成惠陪伴下,在慈济亲子班上课,那是她难忘的回忆,对爸爸的承诺也未遗忘。【摄影:林振胜】

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舞台剧,把深奥的佛法,透过易懂的歌词,加上亲子班、慈少班的孩子及家长生动自然的演绎,让观众深深感受到父母的伟大,也唤醒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与感恩之心。
 

Pin It